【网评】宁海里幼儿园:坚定文化自信 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
作者: 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宁海里幼儿园
来源:博鱼·(中国)官方网站宁海里幼儿园
初审:     二审:丁丁     终审:家乐
发布日期:2024-04-11
字体:[     ]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重要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幼儿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一日生活与课程教学,可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在儿童阶段打下民族文化的根基,同时还可以培养儿童对传统文化的反思辨识能力,为多元文化背景下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奠定基础。

文化重构,与日常生活“同频共振”。

将传统文化引进幼儿园就是实现传统文化与幼儿一日生活的自然联系,有助于激发幼儿体验传统文化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幼儿园通过布置教室、布展公共空间,以及开展主题活动和节庆活动等方式,创造浸入式的文化体验空间。孩子们新闻播报地“一带一路”引发班级热点,从古到今,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把我们国家的特色和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丝绸之路是用丝绸铺的路吗?是不是很滑?”、“丝绸之路估计就是卖丝绸吧,把丝绸卖到世界各地”、“丝绸是什么?”……在几千年的“丝绸之路”上,我们看到不仅有物种的交换、物产的交流、技术的转移,还有着内容丰富的各种艺术形式的交流。孩子们通过亲子体验传统文化元素、品尝传统食物、学习传统音乐和舞蹈,倡导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主流背景,理解文化的历史发展和价值观,更提升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

文化象征,与文化精神“共生共长”。

许多传统图像、标志、图标等视觉元素常常用来代表特定的文化概念、历史事件或者社会价值观。比如:“龙”代表中国力量,“红色”代表幸福。春节里,发动家长和孩子一起讲述“龙的故事”、“红包的来历”、街头巷尾的舞龙舞狮、节庆的庙会集市、元宵节里的灯笼等使得幼儿亲身参与并感受庆典中的具体象征鱼变现方式,帮助幼儿理解传统符号的历史渊源,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尊重和欣赏之情。

文化传承,与多方资源“合作共赢”。

幼儿园通过多方资源共同参与,凝聚幼儿的多元生活关系,将传统文化融入幼儿的不同生活场域中,构建文化传承的社会生态系统,拓宽幼儿的文化理解,增强幼儿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联系。家长通过“家园课程审议团”、“亲子开放日”、“妈咪课堂”、“阳光爸爸”等多种形式分享他们熟知的传统文化故事、传统技艺或者亲子共创传统文化作品等,同时社区提供文化活动资源。如:小班开展“初见小楼巷”中借助家园合作、社会实践、欣赏感受、设计制作、亲身体验等方式,帮助幼儿了解家乡美食,从而更好地进行表现和创作。如从想象味道的颜色开始,幼儿创意出 “一碗阳春面”“香香鸡蛋仔”“小笼包”等都弥漫着无锡的味道。从而进一步发挥家庭、社区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中积极作用,达到合作共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无数熠熠生辉的教育智慧,这些绵延不断的文化传统,和时代对话,与现实碰撞,激发你我共同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责任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中华民族的基因与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也属于子孙万代。”让跨越时空边界具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赓续文化根脉中,充分发挥其时代传承价值。